




《图书与情报》2024年  
  
		
 
	
数字资本理论发展透视:源起、应用与展望张一涵;钱晨;李凯;袁勤俭 (1-11)
数字资本视角下旅游虚拟社区用户基于信息资源的价值共创行为研究王瑞;袁勤俭 (12-24)
数字资本视角下知识问答社区知识交流效果影响机制研究肖雨;王瑞;袁勤俭 (25-37)
面向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话语体系构建思考初景利;王珏 (38-47)
细读、粗读与远读:从传统阅读到数字人文的范式演变夏明宇 (48-56)
日本人文社会科学数据基础设施的建构模式与启示时晨 (57-66)
数字经济与大城市群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臧红敏 (67-73)
国际图联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75周年历程回顾与展望李雅;何彤瑶 (74-86)
促进数字公平:美国公共图书馆的举措与启示曾粤亮;汪莘桐;黄芷琪 (87-98)
乡村公共文化治理中的合作生产: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袁硕;李少惠 (99-109)
生成式人工智能(GAI)背景下的数智可供性与认知带宽调节研究詹希旎;李白杨 (110-120)
真实工作场景下“搜索即学习”任务集的构建与分析赵一鸣;余馨婕;陈忆金 (121-133)
城市初老人群智能生活信息障碍分析框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贺彩云;胡蓉;赵宇翔;朱庆华 (134-144)
甘肃省图书馆文创之黄河文化书签图案(-F0002)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数据管理行业场景的结构论析周文杰 (1-5)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智慧交通数据管理实践陈兴岳 (6-8)
人工智能与数据管理共同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范淼 (8-11)
以数据管理促进新质生产力赋能家装行业发展毛圆媛 (11-13)
新质生产力视角的数据赋能汽车产业逻辑与链条杨晓东 (13-15)
新质生产力发展与金融场景建设双向赋能周景彤 (15-17)
数据空间建设的实践进展与运营模式分析——基于Data Spaces Radar的案例夏义堃;程铄;王雪;钱锦琳 (18-32)
基于数据空间的产业数据流通利用:逻辑框架与技术实现刘博文;夏义堃 (33-44)
数据空间视域下科研数据共享的思维链推理与行为策略研究钱锦琳;夏义堃;纪昌秀 (45-54)
健康医疗数据利用中数据权益保障的现实困境与完善对策——以欧盟健康数据空间为例王雪;夏义堃 (55-68)
公共数据开放如何促进数字化发展——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研究马海群;王本刚 (69-79)
重大突发事件下网络舆情传播中社会群体主题演化图谱构建研究王晰巍;李聪聪;孙哲;李玥琪 (80-91)
开放科学背景下学术期刊TOP因子与引文指标相关性研究陈铭;杨浩华 (92-101)
证据驱动的循证决策国际进展、趋势与展望杨克虎;郭丽萍;蔡立群 (102-108)
面向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价值提升研究冯昌扬;陈静怡;陈小楠;胡守敏 (109-117)
国外知名高校图书馆的特藏资源建设标准研究石乐怡 (118-125)
基于生成式逻辑的古籍文献自动化置标语义框架构建与应用研究文玉锋;赵悦言 (126-134)
全球数据管理机构的职能建设情况调查及其启示——以中欧美英澳为例周文泓;吴一凡;文利君;杨璐羽 (135-144)
图书馆让生活更美好——“图书馆杯”主题图像创意设计优秀作品黄梦林;张林;陶丽珍;杨莉;朱颖;陈洁珂;林莹莹;方廷飞 (-F0002)
全民数字素养教育:全球图书馆界在行动黄如花;石乐怡;高天玥 (1-12)
全民数字素养教育:实践进展、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2023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主题论坛分析胡永生;刘畅 (13-19)
全球公务员数字素养框架:类型、内容与应用黄如花;赖彤 (20-31)
AIGC背景下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的内涵变革与应对策略李白杨;唐昆 (32-39)
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政策的变迁逻辑刘星;侯征;臧志栋;程结晶 (40-47)
英国公务员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政策演进与实施路径研究夏义堃;韩广坤;周海峰 (48-59)
人工智能素养:提出背景、概念界定与构成要素尹开国 (60-68)
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在线学习情感计算研究司俊勇;付永华 (69-80)
面向AI4S的数据要素供给:价值取向、路径选择与风险控制郑令晗;李晨珂 (81-89)
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我国科研诚信建设职责划分研究周力虹;张芮;权谦 (90-102)
我国图书馆统计评价的标准体系、发展演进与未来走向杨阳;周文杰 (103-114)
智能生成技术赋能的图书馆创新创业服务的价值评估与框架设计刘胜洪;秦代辉;金济 (115-123)
跨学科影响力的分析方法与实证研究——以管理学为例冯业栋;丁宁;周松 (124-131)
信息茧房效应下用户群体极化形成机理研究张瀚予;丁怡宁;郭思琪 (132-144)
图书馆让生活更美好——“图书馆杯”主题图像创意设计优秀作品(-F0002)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认知图景与分析框架张海涛;刘伟利;李依霖;张传洋 (1-8)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多元主体决策行为的博弈演化研究刘雅姝;张海涛 (9-17)
三方博弈下网络空间信息失序治理动态演化机制研究苏欣宇;张海涛;张可欣;杨轶 (18-34)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事件图谱的构建及应用研究刘伟利;张海涛;庞宇飞;刘彦辉 (35-44)
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进展王芳;朱学坤;刘清民;岳之楠;王美权;张馨月;杨天德;马鑫;张超 (45-64)
数据驱动的档案文献遗产价值挖掘与活化研究王玉珏;程烁 (65-80)
多模态模型嵌入知识生成的逻辑机理与路径选择张立明;冉政;张容 (81-89)
图书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框架与内容研究吴若航;茆意宏 (90-100)
文生视频类人工智能在图书领域的应用场景及有效治理李涛 (101-110)
全球视野下图书馆文献传递与资源共享的版权风险与发展策略周明璇;郭瑞宏 (111-117)
心理图式在应对推荐系统用户过度特化问题中的作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实证研究黄英辉;刘辉;王伟军;何珂;李伟卿 (118-130)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多语言用户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组态研究樊舒;孙晓蓓;吴丹 (131-144)
阅见美好 悦在图书馆胡泳欣;孟宇;龙梓怡;李梦晴;柴明珠;张梓琴;卫璎璐;李璧媛;王红苹;刘晓龙;蒋定全;达尔玛;文雅莉;陈熠文;王文慧;王娜;蒋彬;谢宇杰;罗翔鹤;王扣;王梦萍;冯思宇;张芷玮 (-F0002)
	
 
从《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到《什么是图书馆学》——刘国钧先生图书馆学思想之理论与实践探源张思瑶 (1-13)
图书馆即教育:刘国钧创办国立西北图书馆的实践王争录;凌霄娥;肖海清 (14-20)
国立西北图书馆馆员制度与馆员群体研究董隽;唐红安 (21-30)
新时代数字强边战略的理论框架、逻辑解构与路径选择柴国荣;谯惠文;沙勇忠 (31-43)
公共数据治理何以有效:基于38个国家的组态分析邹纯龙;马海群;王旭 (44-52)
团队知识新鲜度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朱子轩;石静 (53-61)
人工智能治理范式变革——基于政策分析与主题建模的研究魏弋;李刚 (62-76)
生成式人工智能视域下情报分析算法风险多重治理机制研究刘晓丽;崔文波;张涛 (77-84)
从“治理”到“智理”:“2+1+1”融合驱动的政府数据治理模型研究鞠孜涵;王延飞 (85-94)
信息与用户双重视角下的智能媒体AI伦理治理研究程卿玄;梁少博;许浩 (95-106)
全民阅读政策视野下图书馆员阅读服务能力模型研究崔汭;刘聪;张久珍 (107-113)
基于青年群体用户画像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王晓玲 (114-122)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公共文化协同治理研究李琼 (123-136)
文化强国视域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角色定位和价值实现司文选;侯琬靖;姚兰兰 (137-144)
	
 
面向前沿交叉领域的信息服务路径思考孙建军;马亚雪;李阳 (1-9)
前沿交叉领域识别方法与路径框架——基于相关领域的比较分析李晓妍;马亚雪 (10-20)
面向前沿交叉领域的科学-技术-产业融合创新组态效应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王焘;付少雄 (21-32)
解锁健康数据资源潜力:新质生产力赋能智能健康信息服务邱均平;付裕添;宓秦泽;胡博;徐中阳;张廷勇 (33-44)
信息茧房催化下粉丝群体从众恶评行为形成机制研究刘雨琪;张玥 (45-57)
基于大样本数据的学科活跃期理论与实证研究杨新涯;田园;卓应忠;周松;文佩丹;涂佳琪;胡佳;谭乃豪 (58-64)
基于5W传播模式理论的科学数据平台传播力评价研究张连峰;潘蕴涵;支凤稳 (65-72)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研究黄炜;张玉滢;刘勇;张瑞 (73-85)
面向不同教育情境的全球人工智能素养政策研究蒋洁;吴新悦;吕扬 (86-94)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文化影响的叙事研究:学科经验、理论基础及逻辑框架石庆功;肖希明 (95-102)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日图书馆界交流管窥:以刘国钧与松见弘道往来书信为中心的考察谢欢;袁佳 (103-112)
人工智能场景下图书馆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张小燕;雷苗 (113-121)
图书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研究现状与提升策略戴逸君;周武忠 (122-130)
人工智能科学(AI4S)驱动的图书馆服务与变革研究赵丽琴 (131-135)
李季著《马克思传》出版传播的历史考析高杨文;梁莎莎;章泽锋;赵莹 (136-141)
《图书与情报》2024年度索引(142-144)
相关信息